随着BIM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开始关注到其强大的数字整合与处理能力。尤其是从2018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BIM标准将诞生并且推广,让越多的人了解到BIM将是实现工业化4.0的一把利器。那BIM的到来究竟能改变什么?
一、生产管理技术的改变
BIM技术具有在数字虚空间中提前模拟营建生命周期各项活动及事先模拟各种可能的情境,配合陆续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工具接力整合运用,在设计时间可侦测设计错误与冲突,避免延伸至施工阶段,减少不必要施工成本支出,以提升工程效率及质量。
根据McGraw Hill Construction 2014年的Smart Market Report所搜集欧美亚澳10个国家的营造厂报告资料,有75%的营造厂估计,在投资BIM的相关计划上获得了正面的投资报酬率(ROI),15%认为损益两平,仅10%认为投资报酬率系负值。至于该正面投资报酬率的數值,有10%的厂商认为投资报酬率小于10%、27%的厂商认为介于10%~25%、17%的厂商认为介于26%~50%、7%的厂商认为介于51%~100%、3%的厂商认为大于100%。减少错漏、提供协同作业能力、减少重工、提升组织形象、降低成本则是营造厂认为使用BIM获益最多的前5个来源项目。
二、市场进入技术门坎的提高
由于BIM具有提升营建生产力、提升工程质量及准确掌控项目期程与成本的多项优势,各国政府均陸续将BIM列为工程项目用于管理、规划、设计、采购、审查的必备技术,并要求项目内部人员及承包厂商需依规定加以使用。
三、产业分工结构的重组
国内工程产业界的生产流程目前正因应BIM的变革进行提升转换,以便能够充分利用BIM带来的各项优势。这项生产流程的转换是渐进式的,其过程是先将既有流程上的作业项目逐一拆解检视,评估其与BIM协作平台串接所需的功能要求,再自行进行开发或由信息技术厂商基于市场诱因,开发出各作业项目改造方案(如市售各项商业软件套件)。
最后再将经改造过的作业项目,改以围绕BIM协作模式为中心,重新接合提升营建生产力。这项生产流程的改造,将引发工程产业分工结构的重组,工程产业链经由BIM的引入,将会朝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广的方向发展。从规设阶段引入BIM,下游工程承包商、分包商、专业工班、材料供货商乃至于在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就必须具备应用上游阶段厂商所建置BIM模型的能力,并依契约规定对BIM模型进行加值,俾供下游阶段厂商使用与再加值,如此循环一直到达终端使用者。
而终端的使用也因为BIM的导入而更具多样化,例如物业管理、设备制造、软件信息服务、技职训练与认证等行业,均可因此而进入到工程产业链,增加工程产业链的广度与整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在这个加大且加深的产业链当中的个体,也将有更多更佳的选择,与其他个体形成策略联盟,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进行攻掠。若以上的生产流程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可预見的未来,不具备BIM能力的厂商,可能即不具备參与大型或复杂案件的竞争能力。
由此可见,全球工程市场也因为BIM的引入,使得竞争更为全面而且激烈,例如将BIM技术融合于工程采购招标系统之中,不具备BIM能力的厂商无法参与投标,而且随着统包工程契约的日益兴盛,不具备BIM能力的供货商也无法打入统包工程的供应链之中。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