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的应用模式有哪些?关于BIM应用模式总结

2021年5月31日BIM科技阅读模式

01  BIM技术与数字施工

1.BIM技术实现数字孪生,“三元世界”共生发展

伴随数字化的变革与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在发生革命性的进步,特别是以BIM技术作为数字化载体,建筑业也逐渐从原来的二元世界,即人类的意识世界( Human)和物理世界( Physical),进入到“三元世界”。数字世界(Cyber )逐步成为新一极。“意识世界-数字世界-物理世界”,相互交汇、相互作用、融合发展并产生新的演化。

人类的意识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世界,是人们思维活动和思想客观内容的世界。它是人类精神财富所构成的领域,是人类创造性的集中显示和提高的世界。意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正如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 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 ,意识世界既包括了主观精神、思维活动,也包括了思想内容的知识世界。可以说它也是人类创新、创造的源泉。

物理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人们能直接感知的物理实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在“二元世界”中,人们要想将意识所想变为现实,只能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的实体上,生产出的产品实物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变更、调整甚至重新生产,造成很大浪费,试错和验证的成本太高。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人类的意识世界与物理世界都将数字化和网络化,正如毕达哥拉斯从纯数学角度看待的世界是“ 万物皆数字”,数字世界(也称信息空间或赛博空间)将带给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能力。在“三元世界”中,人脑是“意识世界”的核心,电脑是“数字世界”的核心。

通过BIM技术进行数字建模,实现建筑产品的“数字孪生”,将意识所想先作用于建筑数字虚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设计、模拟和优化,可以不眠不休的进行超高速的运算、分析和推演,直到达成最优方案后再进行实施,这让人们能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充分的实现意识世界的构想。

BIM作为连接建筑实体与数字虚体之间的技术纽带和基础,形成了建筑“三元世界”的相互促进、共同进化、共生发展,从而使得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了可能。

2.BIM为实现数字施工提供技术和环境基础

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技术与环境的契合,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涉及技术带动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通过生产力的提升实现降本增效,顺势完成行业的变革。但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通过压缩成本来扩大利润已然变得愈加困难,企业的盈利来源更多指向效率,效率落后的企业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随着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BIM技术为载体融合项目实时数据,可以给建筑业带来数字化程度的大幅提升。区别于传统信息化手工填报的方式,智能硬件为代表的IOT技术的加入让数字信息更加准确、及时、有效。更深层次的实时数据与业务管理的结合,通过应用技术采集数据,利用业务技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改善决策,带来效率向效益的转变,最终实现数字施工。

建筑业的信息化在企业层已经做了很多的内容,例如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EPR系统、OA系统、企业门户等均已实现,但基于项目的生产作业数字化还很薄弱,其主要原因是在项目层面缺乏有效的数据载体以及数据本身的实时收集。另一方面,工程项目作为建筑业企业的核心单元,是各参建方聚焦的核心,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经营情况。所以,无论从技术需求还是经营环境,BIM技术都将成为实现数字施工的基础。

3.建筑业企业BIM技术的应用模式

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项目作为企业的核心产品,也是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源泉。建筑业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对单个项目的管理和对多个项目的管理,而企业对于项目的传统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流程管理为主,项目信息主要以项目相关业务部门填报的方式呈现,这就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无法得以保障。

此外,企业对项目管理的传统做法主要是对结果进行管理,通过阶段巡查、验收等形式保证项目的正常有序推进,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且无法保障企业对项目建造过程很好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建造全过程存在持续的管理隐患。

对此,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数字化手段,以BIM为核心技术形成数据载体,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做好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实时过程管理,并通过多项目各业务线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企业的集中管控,真正实现企业对单个项目以及多项目间基于实时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BIM技术应用模式,在下面的内容中将做详细介绍。

02 利用BIM技术打通工程项目数据流

1.BIM技术为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提供技术基础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业务结合程度的更加紧密,BIM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起初,BIM定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意为建筑信息模型,核心在于通过三维模型去呈现工程信息,将业务数据进行图形化的展现并做模型化应用,例如碰撞检查等。基于BIM技术价值的持续发掘,BIM逐渐趋于全生命期应用,“model”变为“modeling”,更强调动态的过程,与施工业务方面的融合也更加贴合实际业务,例如施工模式、方案模拟等。随着BIM应用发展程度的继续深入,其内涵再次进行迭代,更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从模型深入到业务管理过程,将BIM应用融入到日常管理,例如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

纵观BIM的发展不难看出,BIM技术经历了从模型实体应用到模型业务应用再到施工业务管理应用的过程,无论BIM的内涵如何拓展变化,其核心均是对数据的承载与分析。对于施工现场来说,BIM技术应用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建筑实体数字化和生产要素数字化,提供信息可视化的管理平台,最终实现项目数字化的应用场景。

关于项目的数字化,是指以BIM应用为核心,结合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关键要素做到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最终驱动项目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数字项最终是为了把工程建造提升到现代工业级精细化水平,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2.实现工程项目数字化的四个方面

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实现工程项目的数字化需要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即建筑实体的数字化、要素对象的数字化、作业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决策的数字化。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逐一进行详细的介绍。

(1)建筑实体数字化:建筑实体数字化是项目数字化的基础,核心是多专业建筑实体的模型化。即通过“BIM+”打造项目数字模型。在项目的实施前,先将整个项目的建造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再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减少后期返工问题。如装配式建筑在工厂生产之前进行全数字化设计,能保证所有构件的精准加工与拼装。

(2)要素对象数字化:要素对象数字化是项目数字化的手段,通过应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数字化,大幅度的提高了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业务执行效率、数据获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使工地现场更加智慧。要素对象的数字化为项目的精益管理和智能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3)作业过程数字化:作业过程数字化是项目数字化的核心,在建筑实体数字化和要素对象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PM+”,从计划、执行、检查到优化改进形成效率闭环。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过程数字化,将传统管理过程中散落在各个角色和阶段的工作内容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提升,形成一线的实际生产过程数据。整个过程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以要素数据为依据开展管理,实现对传统作业方式的替代与提升。

(4)管理决策数字化:通过对项目的建筑实体、作业过程、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可以形成工程项目的数据中心,基于数据的共享、可视化的协作带来项目作业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效率。同时,在建造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数据信息,不仅满足现场管理的需求,也为项目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这些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实现项目管理决策的智能化,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3.项目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现

(1)项目数字化的实施路径:项目数字化的实现过程中数字化是基础,对工地作业层的全面数字化,能够实现对作业过程的全面记录,数据的有效采集和追溯。系统化是核心,解决信息孤岛,建立和打通系统、数据间的业务关系,依据管理需求建立各类系统化平台,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智能化决策是目标,在作业全面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实现后,通过海量数据,在有效的业务分析模型下,实现对项目的智能决策。

(2)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是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基础,如果数据不够准确或者不够及时,那么依据这些数据信息做出的决策判断往往也不够可信。除此之外,数据的多样性是当前阶段数据采集困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因富含复杂的专业属性,部分数据暂时无法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采集,因此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专业的多样化是数据抓取的重要特性。

准确性与及时性是基础,从施工业务的角度来说,数据可分为建筑实体数据与要素数据。建筑实体数据指通过BIM技术将现场实体建筑数字化的过程,按照专业分类,针对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不同专业分门别类的进行建模工作,针对模型进行准确性定义。

当然,模型越细致准确,投入的成本也会越高,适宜的LOD标准是平衡准确性与资源投入之间的平衡点。针对生产过程的要素数据,想准确及时的获取数据,最好的方式是通过IOT技术等相关智能硬件设备,这里提及的智能设备不局限于摄像头、闸机等监控设备,还包括类似手持工具设备或小型机具增加传感器后智能设备,这些小机具的智能化会对提升工种工作效率有较好支撑,而这些机具上的数据信息也将更好的反馈当前工作状态,例如工种效率、生产进度等情况。

多样性也可理解为完整性,数据的间断会对数据价值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影响,甚至因数据中断导致无法使用。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平台数据因不能完全支撑业务流程而中途放弃,改为传统的流程,造成数字化中断。结合当前数字化发展情况,完全实现业务数据的数字化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对于当前阶段应尽可能找到最小业务闭合单元进行数字化,从而进行业务替代,实现数字化价值。

(3)数据的管理:项目从开始到竣工产生的数据量是惊人的,如何将数据更好的规纳收集并为项目和公司服务是需要在前期重点考虑的问题。数据的存储、传递、交付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进行约束,比如实体的数字化就需要约定模型的存储格式、交互方式以及模型命名的标准、模型精细度等;再比如施工任务包的拆解、材料字典的标准等,也都需要进行统一和约束。

在完成数据标准体系建立后,数字化的核心支撑技术则是3I技术:BIM技术 IOT技术、AI技术,以BIM模型为载体,通过IOT等相关技术采集数据,以及在业务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产生的数据,均与BIM模型进行关联。每个业务线的数据在深度上均可满足业务管理诉求并以BIM模型为载体进行更具象的业务呈现和业务分析,在宽度上可通过BIM相关平台进行业务的协同,打破项目原有各部门存在的信息孤岛、管理散乱现象。各业务部门通过一定的数据标准进行规范汇总,形成整体的数据库,从而方便项目管理层更客观的判断项目整体状态。

(4)数据的应用:一线岗位作为数据获取的原点,应用内容应该以专业为落脚点,考虑项目整体专业能力和各岗位人员的接受度,综合考虑易用性、便捷性、高效性,目标则是让全岗位的人员都参与进来,同时改变以往网状的、留痕少的沟通方式,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实时协同,将过程数据保留。让更多的人愿意用,频繁用是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以此来获得真实、实时的数据来源。

项目应用需要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要求、项目本身的特点与综合实力、结合业务紧要性与应用成熟度来确定应用内容,应以加强标准化执行、过程管理留痕,通过积累的数据形成预警机制并辅助决策。通过数字技术尽可能减少人为依赖并将管理经验进行数字化留存。

数据的积累对于企业的意义是重大的,比如提高生产力、提升业务分析与呈现能力、促进流程化程度等。企业应深刻理解数字化的意义,同时应做好数字化应用推广的规划,过程中应提前思考新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不同项目设定不同的应用目标与应用内容,核心目的则是鼓励项目、岗位标准化、体系化的落地执行。综合利用线上数据监控、线下到场抽检的手段,以满足企业监管、服务、运营的诉求。企业更需要建立利用数据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度挖掘数据的意义和内容,积累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尤其是成本指标类数据,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集约经营的目标。

03

—实现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

建筑业企业转型涉及三个维度:第一是生产维度,即用数字技术对工程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和交付等工程建设全周期进行提升;

第二是组织维度,通过第一维度的数字化得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企业、项目与个人之间变得透明,从而带来企业对项目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变革;

第三是价值链维度,通过前两个维度充分发挥数字化的效率属性,实现生产和管理的效率提升后,链接用户、建设方、分包方,使施工企业转型为平台,围绕工程项目及数字化平台,链接各方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价值链转型。

(1)生产维度:生产维度的数字化发生在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项目办公室利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虚拟建造;第二个场景是在生产工厂以虚拟建造为基础,实现构件的工业生产;第三个场景是把数字施工形成的数据输送到施工现场,指导现场生产活动,同时运用物联网、AI等技术采集现场施工的数据信息。

BIM作为虚拟建造过程的核心技术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设计深化和专项技术方案,BIM在结构深化和机电深化、场地布置、脚手架设计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是施工策划,在设计深化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完成施工场地布置、施工计划、资源计划的整合,完成数字化的施工组织设计。

虚拟建造过程是生产维度的关键场景,一是BIM深化设计等技术在过去四年的应用中持续完善;二是行业多个大赛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比如龙图杯参赛项目数量近几年每年增长速度在50%-60%,中建协大赛今年也将重新启动;三是BIM建模成本已由五年前20-30元/平方米,下降到3-4元/平方米;四是和过去相比,行业内BIM技术人才普及程度在加速,通过行业内越来越多的BIM咨询企业、施工企业BIM中心、软件企业培训也已经使得BIM人才快速增长。

工业化生产是契合国家推进装配式的方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6〕71号》,在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经过多年发展及国家政策鼓励,装配式已经得到多方面的验证和多个企业推广,在技术上已经充分验证可能性。

工业化生产逐步会成为高层住宅等合适项目的主要建造方式,主要原因包括:劳动力紧缺问题逐步成为主要矛盾;行业对于施工环境、施工安全的日益重视;装配式项目数量增加带来的规模化成本下降;各地出现补贴鼓励政策。日本的高层住宅大量使用装配式建筑也验证了这个观点。数字技术特别是BIM技术,天然具备和装配式建筑高度匹配特性,BIM技术的应用会进一步降低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技术障碍。

智慧工地是根据虚拟建造的方案,去指挥现场的每一个劳务工人完成工作,并且运用大量的物联网设备,采集现场作业数据,包括人、机、料、环的数据,生产、质量、安全的数据,也包括模型信息量使用的数据。

最后将这些现场数据与云端建造的数据进行比对,为进一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智慧工地将会实现两个“一”的精细管理,第一个“一”是通过两个武器,让每一个劳务工人升级到产业工人,即安全帽和手机。通过智能安全帽可以收集工人每天的工作信息,比如说考勤、工效分析、安全预警等。通过手机端,可以让每个劳务工人看到今天要做什么工作、什么样的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第二个“一”是指每一台设备的数字化,比如环境监测、塔机黑匣子、环境监测、深基坑、高支模的物联网监测,随着智慧工地的普及,日益变得常规化。

BIM虚拟建造、工业生产、智慧工地三个技术在过去的五年里突然加速发展不是偶然,而是长远的趋势。背后驱动的因素是建筑业需要转型升级,劳动力紧缺,成本上升问题急需解决,而这三个技术都能帮助提高生产率、提高管理效率,来解决以上问题。

(2)组织维度:从组织维度来说,传统的企业管理项目的模式就是企业只对项目的目标和结果进行管理,过程管理更多依靠项目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不对称,不能进行规模化复制,企业决策的信息来源依靠项目的反馈,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不能保证。

第一个变化是通过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用数字化的方式来看生产周会,进度有没有延误,现场发生了多少质量安全问题,有没有整改,作业现场有多少劳动人员、物料等情况非常清楚,聚焦讨论。经营分析会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指导准确决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虚拟建造结果上云,指导现场的施工,也能把施工现场数据及项目管理数据给企业,解决企业与项目信息不对称问题,让企业把对项目的管理由结果管理变成过程管理。这是数字化在管理上的重要价值。第二个变化是转变为大数据支撑的“大后台小前方”的赋能型组织。数字化管理项目,经过长时间多项目的历史沉淀,每个分公司有多少项目,项目在过去一个月时间完成的大概产值等数据不断积累到云端,形成大数据为企业各部门赋能。

(3)价值链维度:随着生产的数字化和组织管理上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也将随之变化,这是价值链维度的思考。从利用率来看,施工企业的利润率大概是3%-3.5%之间,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10%,施工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的B端。那么施工企业在价值链中如何提升呢?有的企业做多元化,本质上是把施工得到的资源去做地产开发,跟施工之间没有完全必然的联系,不能算作转型。

转型更核心的是通过数据流形成两个价值圈。第一个价值圈是建设方围绕着资金流,与咨询方和设计方形成。比如在数字化的社会中,全过程会变得更加重要,很多建设方没有数字化的能力,需要一个全过程咨询方来帮助其提升对数字化的掌握。

第二个价值圈是施工方和相关分包方、供应商。传统情况下主要是围绕现场资源流展开工作,对工程建造信息了解最深。这两个价值圈的区别在于甲方价值圈里面主要是围绕着项目阶段微笑曲线一前一后两个数据,而施工方主要掌握整个施工阶段数据。两个价值圈本质上是交付模式和信息掌握的竞争。如果有一方将数据统一,掌握话语权,那么其价值链将会得到提升。

在这一方面,建设方已经在行动,例如万达的总发包平台、绿城BIM设计施工一体化平台,碧桂园BIM一体化平台和景瑞地产的BIM空间定制平台等。以万达举例,万达总发包平台包括万达、工程总包、设计总包和监理单位,使用同样一套模型,同样一份信息来管理工程。模型背后各种数据是该系统中最核心的内容。模型给万达原有的设计、计划、质量和成本四大系统做赋能,大家围绕同样信息来开展工作。

在设计方面搭建了1000个图库,有12套标准模型。

在计划管理方面有300个管控节点形成非常清晰的计划管理模块。

在成本管理上1000个族库的背后套进了清单工程量,建完模稍微调整后合同造价基本形成,这被叫做清单自动化。

对于质量安全的管理,在系统里面预算规则,执行时把问题采集上来,系统会做自动的分析。

将三个维度统一来看,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效率和链接两种属性,其价值在于提高建造效率,进行资源整合,掌握信息主导权。

2.企业数字化转型两项工作

(1)“T型”IT系统的建设:毋庸置疑,数字化离不开IT系统,但管理制度的变革可能被很多企业忽视。数字化不是简单地把流程放到系统里,要让信息变得更透明,企业对项目和个人的信息更加了解,需要管理制度的变革。

IT系统需要建一个“T”型的系统。“T”的一横是施工企业传统和熟悉的流程式的企业管理系统,比如包括商机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把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标准化、信息化。

下面一竖是是基于数据的项目管理系统,也是数字化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该系统分为项目数据采集和企业大数据平台两个部分。项目管理系统中没有过多的流程,更多是终端和触点。比如项目的数字化,一方面是建筑的数字化,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实体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要素的数字化,利用IOT技术采集现场发生的人、机、料的数据,劳动力进出场的数据,物料进出场的数据等;再者是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就是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这些过程中的数据如何采集。所有数据汇总上来形成企业的大数据平台,支撑合同的分析、过程生产的管理、指标的管理、成本的分析和控制等工作。

在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常见几种误区,一是完全放弃原来企业的系统去重建,二是企业系统简单的延续。第一种情况称为误区在于企业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化在工作中一直会用到,在将来也不会过时,完全放弃很可惜。第二种情况多认为是不是增加一两个APP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数据系统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把数据采集上来,它需要围绕数据做标准化,最终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这是数据系统的建设思路与企业系统的区别。第三个误区是容易低估操作层和管理层的阻力,数据系统下沉到项目的各个终端,当一线施工员、质量安全员等人员对数字化没有较高认识的时候,改变其工作方式是比较困难的。

IT系统的建设存在个性化需求和标准化供给之间的矛盾。首先施工企业涉及业务十分复杂,包含技术、进度、成本 质量、安全、劳务、物料等内容,同时又有企业、项目两个层级的划分。

其次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特殊性,项目承接和激励管理模式、劳务物料管控力度都不同。同时还存在技术迭代非常快,现场没有合适的标准的问题。但企业集中管控的需求在增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企业自研,但容易出现云、BIM、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缺失,关键人才缺乏等状况。第二种方式是找中小厂商定制,但各个企业之间没有统一标准,数据无法集成,核心技术包括交付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第三种是采购标准的产品,但很可能会出现业务匹配最后一公里难、系统整合难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统一平台加生态合作的方式才是出路。

(2)管理制度的变革:企业制度管理变革核心是信息的透明带来制度的变化,其变化会在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项目管理模式的变化,比如直管的项目会用目标管理,挂靠的项目会用股份合作制管理,这一变化主要解决利益的打通,利益打通项目经理才有意愿把信息透明公布给公司。

第二方面是商务管理制度的变化,比如采购招标制、结算会审制、开支会签制等。比如分包开支,不管是项目经理还是公司财务部,都知道分包单位质量安全做得如何,这会对商务制度管理发生很深的变化。

第三方面是资源的集中服务,包含材料集中采购、设备集中管控和资金集中管理。由于企业对项目材料的使用、资金的使用非常了解,集中管理的效果会更高。第四方面是运作支持系统的变化,包含人力资源的管理、分配机制、信息系统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第五方面是生产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包含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和绿色文明施工标准化。

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和策略

数字化转型实施分成三个层面:第一是战略层面,数字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提升效率,它是转型升级的目标,需要高层有很清晰的愿景、战略和目标。第二是在组织上有核心的支撑,核心团队对数字化要背负责任,注重贯穿整个业务过程的用户和客户体验,建立正确的组织、环境和赋能体系。第三是执行层面要建立长期的技术和数据架构,进行适当水平的投资,设计把愿景落地的沟通计划。

关于实施的路径,建议从下至上由数字化岗位到数字化项目再到数字化公司。

第一阶段数字化岗位,把现场各个终端的触点不断深化;

第二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数字化项目,将要素数据整合,深入到生产过程中进行过程管理;

第三阶段当大量项目实现数字化之后,上升到公司层面,进行组织流程的变革和管理机制的变革。

这三个阶段价值并不相同,第一阶段提升单岗位的工作效率,第二阶段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第三个阶段提升公司的经营价值。据判断目前很多企业正处于站在第一阶段,逐步过渡到第二阶段的状态。此时注意要清晰数字化公司转型升级的方向,立足于数字化岗位,踏踏实实把每一个终端数据用起来,并着手做项目的数字化。

从传统到数字,创造建筑业企业的全新未来需要逐步转变的过程,需要有明智的策略、科学的节奏、先进的技术,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1日
  • 1、BIM学习网为资源共享网站,大部分资源均可在线免费获取,少数资源可通过VIP会员方式获取权限。
    2、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请联系QQ/微信:9-5-7-0-3-2-9-6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4、百度网盘分享内容难免有被取消情况发生,VIP会员可直接联系索取和谐内容。
    5、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BIM技术的应用模式有哪些?关于BIM应用模式总结